当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患上
抑郁症时,他该如何治疗自己?
许多人问我抑郁是如何的,抑郁又如何,我不能一一回答,但是我已经写了一篇文章,我认为这能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
我们所做的就是——研究抑郁症本身,以及它的衍生物。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学习心理学,我一直在反思和剖析自己,也在反思和剖析自己的抑郁情绪,我想做的就是写作。
我不想做任何横向比较,希望你们不要随意做这样的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我不想将抑郁描述为一种多么严重的事情,事实上,即使它没有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它也不会变得如此严重。本人只是想忠实的展现其原貌,尽量不对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做有偏颇的引导,所以,尽量简朴的叙述。
我确信自己有抑郁症。
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患了抑郁症,应该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但是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符合大部分抑郁症的症状:我很难对付,我的体重一直偏轻,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到很无聊,循环反复的萎靡不振(什么事都不想做,睡不着,又起不来),自杀的念头挥之不去,觉得生活充满无意义,情绪反复无常,等等。
那时,许多身体异常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不知道为什么老是偏头痛,而且,回想起来,自己似乎有这些感觉已有多年了,而且隔一段时间又会反复发生。
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些量表进行测量,比如贝克量表。由于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我已经试着做到尽量客观地回答问题,得出的分数都是中等偏低。
我忽视了这些抑郁的症状。
它使我想起了我以前曾做过的事。我有两件事一直困扰着我,其实这两件事都差不多。
首先是初中的时候。夏日的一个晚上,我和我的兄弟还有几个朋友去吃烧烤,回来时在朋友家停下来,他们进了屋,我站在路边的摩托车旁。没过多久,我的体内突然涌出一股东西,下一秒我就感到非常悲伤,一种不知为什么的绝望感突然袭来。在哥骑的摩托车的后座上,我开始哭了起来,全身颤抖得无法抑制。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就一直用脚蹬着脚踏车,几次差点摩托车失去平衡,我哥骂我,不知道我怎么了。回家后我一直在颤抖,不停的哭,我这个人一旦哭了就会全身麻木。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平静下来了,但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另一件是高二一夜。我要去宿舍睡觉,却睡不着。后来,我又像几年前一样,突然觉得很伤心,突然开始哭泣,并在被窝里蒙着脸开始哭泣,但我无法克制,开始摔东西,把床上的东西都摔下来,过了一刹那,我也终于平静下来。舍友们都被我吓坏了,虽然他们知道我是个很奇怪的人,也许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什么都不做,有一位舍友给我发了个短信,好像是问我怎么了,但是我也没有记错。
这样的事在大学里也发生过几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原因,也没有受到什么刺激,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
有一次,我认真的想过自杀,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我站在高处,望着下面,心里想的却是,既然来了,为何我还这么不清楚的死去。况和,不管是哪种自杀方式,都好痛!!!到了这一点,我承认人的天性是非常强大的,它会在你犹豫时给你无数的借口。自杀的念头经常从我的心里冒出来,但是我却始终守着底线,或者是一根线,我知道我不会去做什么,只是躺在床上,或者是坐在凳子上发呆。
一直以来,我都不快乐,怎么也得不到满足,我依然很忙碌,但是,当我停止,沮丧的情绪开始笼罩着我的世界。虽然我只能强迫自己再去忙,但是我不能停止,因为停止会让我很难受。但是,再往后,即使再忙,也无济于事,因为就算我在忙,还是会想起自己在做什么?那意味着什么?
经常不自觉地跳出来问自己:我在做什么?
每个答案我都会再问一遍:我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最终我说不出话了,因为我真的不知道。
当我们深入了解抑郁时,我们发现
抑郁是遗传的,不同的人对抑郁有不同的易感性,也就是说,并非我到了什么年龄才会有抑郁,而是自我有自我意识以来,抑郁就可能发生。
开始自我治疗:
心理分析学派的反思方法
在心理分析学派的反思方法中,我开始追溯到童年时代。
童年很平凡,家里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是一岁半的孩子。爸爸妈妈更偏爱他们,也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现在他长得好了,体质好了,这也许还是要感谢爸爸妈妈的。但是结果就是我一直被忽视,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怀。换言之,我是个缺乏爱心的孩子。
以佛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我一定会固守某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我却不知道我在哪儿。时至今日,即使我有了一些好朋友,曾经有了一些亲密,但我内心依然感到孤单。我想这是我患抑郁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我这个人来说,消沉的原因固然很重要,可消沉已经发生了,现在只想一想:怎样消沉。因此,我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
对我来说,自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以独处的心态审视自己,叩问自己。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因为,心理学有一些知识,如精神分析中的观点和象征,人本主义思考需求、生命意义以及经验等。借助于这些工具,我可以不断地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了解自己身体里发生了什么,我做一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通过文字,我实现了自我反省。我在手机上的笔记里建立了一个叫做ros pect ion的文件夹,然后我就会在其中反省。有时在哭泣中写作,有时在愤怒中写作,有时在平静中写作,这都是不同的内省。通过键盘上的文字,文字被具象化为另一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进取心和妥协,抓住自己想要的,竭尽全力去扞卫,同时为妥协付出代价。
通过读书,我也审视了自己,了解了书中所传达的思想,比如哲学理论,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我感到这些思想对我不断产生影响,并不断吸收其中的思想。
因此,我变得更加理性,但也不忽视感性,心智更加冷静,目光开始坚定,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更加了解,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此时,我感到自己与忧郁的对抗之情开始消退。
锻炼,阅读,梦想,爱。
我开始跑步了。
差不多每晚在校园里跑大约7.5km,不带手机也不带耳机,就这样纯粹的慢跑,试着在这种环境下思考问题,或者放空自己。跑步之后,我都会喝上一盒纯牛奶,结果是我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困难,而且在以后的3分钟里,我也能睡着了。此外,我还坚持养成了11点起床睡觉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
阅读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在这之前,我从各种各样有思想的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养成了睡觉前看书的习惯,枕头旁边总是放着一本书,一般都是小说,我特别喜欢日本小说,比如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在那里我常常能感受到快乐的情感。还试着开始写作,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写一些影评和书评,偶尔写些短文。
在心理准备方面,我把自己的心集中到了社会心理考研上。
谢天谢地,我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心理学,并且为此投入了精力。同时,我还决定以后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研究心理学上,现在我正在做那些事。也许我会走很多弯路,但其实我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只是想研究一些心理学上的问题,如果一段路本来就没有终点,那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