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要符合以下标准: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完整,意识良好;乐于交流,善于结友;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有所追求,积极进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儿童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看,儿童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儿童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一、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儿童
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调查结果,那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我们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因为这项工作直接牵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发展,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
二、解了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准确洞悉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又分为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孤独症,行为障碍又分为注意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以前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之后,清晰地进行了区分,为以后准确进行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明晰了遗传、脑损伤及环境是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儿童心理问题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弯路。
三、基本掌握了进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了解了面向全体幼儿的养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补偿性辅导模式。基本掌握了行为疗法及绘画疗法的干预技术。
四、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
学习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干预,将通过复习归纳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儿童心理问题的知识体系空间,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要园长、教师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四要鼓励教师写教育个案,进一步丰富拓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