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升级至IE9以上的版本!

Your current browser version is too low, please upgrade to version IE9 or higher!

Meet the fantastic self.

News
Information

圣心安诺心理品牌专栏

Shengxin Annuo Brand


扫码关注订阅号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西安青少年心理咨询:孩子今天去学校,明天又说不去了,家长怎么办?

——

当孩子今天勉强去学校,明天又死活不肯出门,这种"拉锯战"会让家长陷入焦虑与无助。从心理视角看,这种反复往往预示着孩子正经历心理能量耗竭的状态——他们的"情绪蓄电池"已经无法支撑持续稳定的社会功能。  
1. 警惕"上学-崩溃"的恶性循环 
• 心理透支现象:孩子用全部意志力撑过一天后,心理资源彻底枯竭,需要更长时间恢复  
• 恐惧强化机制:每次成功逃避上学,大脑会记录"不出门=焦虑缓解",形成病态强化  
• 躯体化信号:头痛/腹痛等生理症状,是身体在代替心理表达抗议  
2. 破解拒学心理的3层密码 
① 表层行为(抗拒) 
→ 表现:哭闹、拖延、身体不适  
→ 对策:停止道德评判("懒惰"),改为观察记录(什么时间/场景最容易触发抗拒)  
② 中层情绪(恐惧) 
→ 核心恐惧源:学业压力?社交创伤?分离焦虑?  
→ 对策:用"情绪温度计"技术(让孩子每天用1-10分评估上学恐惧度)  
③ 深层需求(缺失) 
→ 可能缺失:胜任感/自主感/归属感  
→ 对策:在非学习领域重建自信(如通过兴趣爱好获得成就感)  
3. 家长行动指南 
✓ 建立"最小可行上学"计划**  
与学校协商渐进方案:如第一周每天只上2节课,逐步增加时长  
✓ 设置"情绪缓冲带" 
放学后给予1小时"心理安全时间"——不追问学习,只提供零食和拥抱  
✓ 区分"不能"与"不愿"  
当孩子颤抖/呕吐/持续性腹泻时,这已是生理级恐惧,需专业心理干预  
✓ 重构家庭情绪场域  
检查家庭是否存在"隐形的压力传递"(如父母焦虑情绪的无意识投射)  
4. 关键认知:这不是对抗,而是疗愈  
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指出:"每个问题行为都是孩子内心的加密语言。"反复拒学不是孩子故意作对,而是其心理防御系统在发出过载警报。  
(明早孩子若再次拒学,不妨这样说:"我注意到上学让你很难受,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让这件事变得轻松一点?"——这句话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之门。)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029-88623959
微信答疑 微信答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